| 1 范围 |
|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|
| 3 术语和定义 |
| 4 符号和说明 |
| 5 原理 |
| 6 试样 |
| 7 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|
| 8 原始标距和引伸计标距 |
| 9 试验设备的准确度 |
| 10 试验要求 |
| 11 上屈服强度的测定 |
| 12 下屈服强度的测定 |
| 13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 |
| 14 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 |
| 15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的验证和测定 |
| 16 屈服点延伸率的测定 |
| 17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的测定 |
| 18 最大力总延伸率的测定 |
| 19 断裂总延伸率的测定 |
| 20 断后伸长率的测定 |
| 21 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|
| 22 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 |
| 23 试验报告 |
| 24 测量不确定度 |
| 附录A (资料性)本文件与IS0 6892-1:2019结构变化对照一览表 |
| 附录B (资料性)本文件与IS0 6892-1:2019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|
| 附录C (资料性)计算机控制拉伸试验机使用的建议 |
| 附录D (规范性)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 |
| 附录E (规范性)厚度0.1mm~<3mm薄板和薄带使用的试样类型 |
| 附录F (规范性)直径或厚度小于4mm线材、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|
| 附录G (规范性)厚度等于或大于3mm板材和扁材以及直径或厚度等于或大于4mm线材、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|
| 附录H (规范性)管材使用的试样类型 |
| 附录I (资料性)考虑试验机系统变形情况补偿横梁位移速率的估算 |
| 附录J (资料性)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(Rp) |
| 附录K (资料性)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伸强度(Rr0.2)举例 |
| 附录L (资料性)棒材、线材和条材等长产品的无缩颈塑性伸长率(Awn)的测定方法 |
| 附录M (资料性)断后伸长率低于5%的测定方法 |
| 附录N (资料性)移位法测定断后伸长率 |
| 附录O (资料性)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|
| 附录P (资料性)拉伸试验的精密度 根据实验室间试验方案的结果 |
| 参考文献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