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总则 |
| 2 术语 |
| 3 基本规定 |
╁4 材料| 4.1 一般规定 | | 4.2 钢板 | | 4.3 钢管 | | 4.4 锻件 | | 4.5 螺栓、螺母 | | 4.6 结构型钢 | | 4.7 焊接材料 |
|
| ╁5 罐底设计 |
╁6 罐壁设计| 6.1 罐壁排板与连接 | | 6.2 罐壁包边角钢 | | 6.3 罐壁厚度 | | 6.4 抗风圈 |
|
╁7 固定顶| 7.1 一般规定 | | 7.2 构件的许用应力 | | 7.3 自支撑式锥顶 | | 7.4 柱支撑式锥顶 | | 7.5 自支撑式拱顶 |
|
╁8 浮顶| 8.1 一般规定 | | 8.2 浮顶的结构与连接 | | 8.3 浮顶支柱 | | 8.4 浮顶排水管 | | 8.5 紧急排水装置 | | 8.6 转动浮梯及轨道 | | 8.7 自动通气阀 | | 8.8 导向及限位装置 | | 8.9 密封及静电导出装置 | | 8.10 浮顶人孔 | | 8.11 隔舱人孔 | | 8.12 刮蜡装置 |
|
╁9 内浮顶| 9.1 一般规定 | | 9.2 敞口隔舱式、单盘式和双盘式内浮顶 | | 9.3 浮筒式内浮顶 | | 9.4 内浮顶支柱 | | 9.5 环形空间的密封 | | 9.6 自动通气阀 | | 9.7 通气孔 | | 9.8 高液位保护 | | 9.9 导向装置 | | 9.10 人孔和检查孔 |
|
╁10 附件| 10.1 一般规定 | | 10.2 罐壁开孔及补强 | | 10.3 罐壁人孔 | | 10.4 罐壁开孔接管 | | 10.5 齐平型清扫孔 | | 10.6 罐顶人孔 | | 10.7 罐顶开孔接管 | | 10.8 排水弯头 | | 10.9 排水槽 | | 10.10 盘梯、平台及栏杆 | | 10.11 吊挂支柱 | | 10.12 防雷、防静电接地及其他 |
|
| ╁11 油罐抗风稳定计算及锚固设计 |
╁12 预制、组装、焊接及检验| 12.1 预制、组装及焊接 | | 12.2 焊缝无损检测及试验 | | 12.3 几何形状及尺寸检查 | | 12.4 充水试验 | | 12.5 固定顶试验 |
|
╁附录A 微内压油罐| A.1 一般规定 | | A.2 通气装置 | | A.3 罐顶与罐壁的连接结构 | | A.4 抗压环所需最小截面面积 | | A.5 试验与检查 | | A.6 设计压力不大于18kPa的锚固罐 |
|
╁附录B 外压油罐设计| B.1 一般规定 | | B.2 固定顶 | | B.3 罐壁加强圈 | | B.4 中间加强圈 | | B.5 顶部加强圈和底部加强圈 | | B.6 外压试验 |
|
╁附录C 提高油罐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| C.1 适用范围 | | C.2 提高设计温度的影响和附加要求 |
|
╁附录D 油罐抗震设计| D.1 适用范围 | | D.2 设计准则 | | D.3 地震作用 | | D.4 锚固 | | D.5 抗震验算 |
|
╁附录E 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| E.1 一般要求 | | E.2 地基 | | E.3 罐基础 | | E.4 罐基础基本尺寸要求 |
|
| 附录F 荷载组合 |
| ╁附录G 罐壁厚度计算变设计点法 |
╁附录H 带肋球壳拱顶计算| H.1 一般规定 | | H.2 许用外荷载 | | H.3 带肋球壳的安装连接要求 |
|
╁附录J 罐壁开口许用外荷载| J.1 适用范围 | | J.2 管线荷载与变形 | | J.3 罐壁位移与转角 | | J.4 罐壁开口处荷载的确定 | | J.5 罐壁开口的允许外荷载 |
|
| 本规范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