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总则 |
| ╁2 泵站等级及防洪(潮)标准 |
╁3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| 3.1 设计流量 | | 3.2 特征水位 | | 3.3 特征扬程 |
|
| ╁4 站址选择 |
| ╁5 总体布置 |
╁6 泵房| 6.1 泵房布置 | | 6.2 防渗排水布置 | | 6.3 稳定分析 | | 6.4 地基计算及处理 | | 6.5 主要结构计算 |
|
╁7 进出水建筑物| 7.1 引渠 | | 7.2 前池及进水池 | | 7.3 出水管道 | | 7.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|
|
╁8 其他形式泵站| 8.1 一般规定 | | 8.2 竖井式泵站 | | 8.3 缆车式泵站 | | 8.4 浮船式泵站 | | 8.5 潜没式泵站 |
|
╁9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| 9.1 主泵 | | 9.2 进出水流道 | | 9.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| | 9.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| | 9.5 真空及充水系统 | | 9.6 排水系统 | | 9.7 供水系统 | | 9.8 压缩空气系统 | | 9.9 供油系统 | | 9.10 起重设备及机修设备 | | 9.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| | 9.12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|
|
╁10 电气| 10.1 供电系统 | | 10.2 电气主接线 | | 10.3 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| | 10.4 无功功率补偿 | | 10.5 机组启动 | | 10.6 站用电 | | 10.7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| | 10.8 电气设备的防火 | | 10.9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| | 10.10 照明 | | 10.1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| | 10.12 自动控制和信号系统 | | 10.13 测量表计装置 | | 10.14 操作电源 | | 10.15 通信 | | 10.16 电气试验设备 |
|
╁11 闸门、拦污栅及启闭设备| 11.1 一般规定 | | 11.2 拦污栅及清污机 | | 11.3 拍门及快速闸门 | | 11.4 启闭设备 |
|
| ╁12 安全检测 |
| 附录A 泵房稳定分析有关数据 |
╁附录B 泵房地基计算及处理| B.1 泵房地基允许承载力 | | B.2 土质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|
|
| 附录C 自由式拍门开启角近似计算 |
| 附录D 自由式拍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|
| 附录E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|
| 本规范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