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总则 |
| ╁2 术语和符号 |
| 3 基本规定 |
╁4 勘察| 4.1 一般规定 | | 4.2 各勘察阶段工作要求 | | 4.3 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| | 4.4 黄土湿陷性评价 |
|
╁5 设计| 5.1 一般规定 | | 5.2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| | 5.3 建筑设计 | | 5.4 结构设计 | | 5.5 给水排水、供热与通风设计 | | 5.6 地基计算 | | 5.7 桩基 | | 5.8 基坑设计 |
|
╁6 地基处理| 6.1 一般规定 | | 6.2 垫层法 | | 6.3 强夯法 | | 6.4 挤密法 | | 6.5 预浸水法 | | 6.6 组合处理 | | 6.7 黄土高填方地基 |
|
╁7 施工| 7.1 一般规定 | | 7.2 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 | | 7.3 基坑和基槽施工 | | 7.4 上部结构施工 | | 7.5 管道和储水构筑物施工 |
|
╁8 地基及桩基验收检验| 8.1 一般规定 | | 8.2 地基验收检验 | | 8.3 桩基验收检验 |
|
╁9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| 9.1 一般规定 | | 9.2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| | 9.3 旋喷加固法 | | 9.4 坑式静压桩托换法 | | 9.5 纠倾 |
|
╁10 使用与维护| 10.1 一般规定 | | 10.2 维护与检修 | | 10.3 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观测 |
|
| 附录A 各类建筑举例 |
| 附录B 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 |
| 附录C 黄土地层的划分 |
| 附录D 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 |
| 附录E 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 |
| 附录F 未消除全部湿陷量的地基地下水位上升时的设计措施 |
| 附录G 单桩竖向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 |
| 附录H 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 |
| 附录J 垫层、强夯和挤密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|
| 本标准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