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总则 |
| ╁2 术语和符号 |
╁3 基本规定| 3.1 一般规定 | | 3.2 设计计算原则 | | 3.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技术 |
|
╁4 材料| 4.1 原钢材及其连接材料 | | 4.2 加固用钢材及焊接材料 | | 4.3 螺栓、焊钉、栓钉及锚栓 | | 4.4 预应力用钢拉索和钢拉杆 | | 4.5 结构胶粘剂 | | 4.6 混凝土和水泥基灌浆料 | | 4.7 防腐蚀、防火涂装材料 |
|
╁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| 5.1 一般规定 | | 5.2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| | 5.3 构造规定 |
|
╁6 增大截面加固法| 6.1 一般规定 | | 6.2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 | | 6.3 轴心受力构件加固计算 | | 6.4 拉弯、压弯构件加固计算 | | 6.5 构造规定及设计对施工要求 |
|
╁7 粘贴钢板加固法| 7.1 一般规定 | | 7.2 受弯构件的加固计算 | | 7.3 轴心受力构件加固计算 | | 7.4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加固计算 | | 7.5 构造规定 |
|
╁8 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| 8.1 一般规定 | | 8.2 加固计算 | | 8.3 构造规定 |
|
╁9 钢管构件内填混凝土加固法| 9.1 一般规定 | | 9.2 圆形钢管构件加固计算 | | 9.3 方形钢管构件加固计算 | | 9.4 设计对管内新填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|
|
╁10 预应力加固法| 10.1 一般规定 | | 10.2 构件预应力加固设计 | | 10.3 结构整体预应力加固设计 | | 10.4 构造规定 | | 10.5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|
|
╁11 连接与节点的加固| 11.1 一般规定 | | 11.2 焊接连接的加固 | | 11.3 螺栓或铆钉连接的加固 | | 11.4 栓焊并用连接的加固 | | 11.5 节点的加固 | | 11.6 加固件的连接 | | 11.7 构造规定 |
|
╁12 钢结构局部缺陷和损伤的修缮| 12.1 一般规定 | | 12.2 连接修缮 | | 12.3 变形修缮 | | 12.4 裂纹修缮 | | 12.5 涂装修缮 |
|
|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|
| 附录B 钢构件截面加固形式的选用 |
| 本标准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